201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张韵君博士,通过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到长江师范学院任职。 为了回应这一份期许,学校也给出了自己的诚意:准备了潜心治学的理想场所,出台了人尽其才的好政策,构筑了集聚人才的好平台,创新了人才脱颖而出的好机制…… 这一切,成为张韵君博士将个人事业和学校发展紧紧相依的原因,他踏实奋进,进校第二年就取得科研成绩全校第五的好成绩。在长江师范学院,像张韵君博士一样的人才,还有很多。 近3年,学校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25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稳定在370人以上并以较快速度增长。
为何一所地方师范院校,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梧桐树上金凤鸣”?这要从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梧桐计划”说起。
关键词:人才强校
据了解,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探索“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模式,以科研基地或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该校组建起20个校级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的成立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使一部分处于学科前沿的校级科技创新团队进入省部级或国家级优秀创新团队行列。
借助创新团队优势,长江师范学院又探索了“教学名师+创新团队”的教学团队组织模式,打造20个校级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事实上,除了加强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外,长江师范学院对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作出了创造性探索,不断放大“人才效应”。2013年,长江师范学院创建了“四位一体”教师人才培养共同体,选送优秀师范生赴城市重点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和集中培训,将经过集中培训的优秀师范生选派至农村中小学开展顶岗支教,抽调农村中小学教师到长江师范学院开展“回炉”培训。
教师人才培养共同体在责任与机制上,形成了地方政府、高等师范院校、城市优质中小学、农村薄弱学校等实施单位,与地方官员、高校教师、城市优质学校老师、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等实施者“四向互动”;在目标与任务上,形成了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等教师教育内外因素“双向激活”的鲜明特征,此举可以说为促进我市城乡教育统筹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人才强校战略的大力实施下,高层次人才队伍快速成长,人才建设的红利日益释放。无论是在创新平台、创新团队,还是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产学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郑重声明:今日教育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电话:136-2111-9910 投稿邮箱:605607691@qq.com
Copyright 2021 今日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